• 首页
  • 要闻聚焦
  • 品牌快讯
  • 品牌创新
  • 品牌活动
  • 品牌发布
  • 品牌风采
  • 品牌文化
  • 视频专区
  • 专家观点
  • 人物访谈
logo 品牌文化
  • 中宏网品牌首页 >
  • 品牌文化 >
  • 正文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魏丕立书法艺术探索

2025-04-09 18:36:35 中宏网品牌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中期。在公历中,清明通常落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2025年的清明节气始于4月4日,终于4月18日。这一节气不仅在天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片 1 - 副本.png

  从天文角度来看,清明是太阳到达黄经15°时的时刻。此时,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夜晚逐渐缩短,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为古代农耕文明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指引。

  清明时节,自然界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古人通过观察“三候”现象,即“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来描绘这一时期的物候特征。

  “一候桐始华”,指的是梧桐树开始开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勃发。“二候田鼠化为鴽”,则是指田间的老鼠因为天气转暖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鴽鸟的出现,这反映了生物链的变化和自然界的平衡。“三候虹始见”,彩虹的出现预示着雨水的降临,为春耕提供了必要的水分条件。

  《月令十二集解》中对清明节气有详细的记载:“清明者,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这句话不仅解释了节气的名称由来,还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

  与古代相比,现代气候观测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古籍中的生态智慧依然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月令十二集解》中提到的“气清景明”,正是对清明时节清新明朗天气的生动描述。这种天气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清明时节,典型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回升、降雨增多。这种气候条件为春耕春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农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播种、施肥等农事活动,为全年的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节气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如精准农业、智能灌溉等,使得农事活动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节气文化也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游客们可以通过体验传统的清明习俗,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丽,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其中,扫墓祭祖是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杂草、献上鲜花、烧纸钱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除了扫墓祭祖外,清明时节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例如,踏青赏花是清明时节的一大乐趣。人们会走出家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此外,放风筝、荡秋千等户外活动也是清明时节的常见习俗。

  清明时节,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最为著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行人的心情,展现了节气的独特魅力。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清明》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为后人研究清明节气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诗词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明节气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图片 10.png

  魏丕立少将,1956年9月出生于山东莱芜,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爱,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退休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书法研究中,专攻毛体,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自己遒劲流畅、清新洒脱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多以弘扬民族精神、赞美英雄人物为主题,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多次参加军内外书法展览,屡获殊荣,并被多家博物馆、展览馆及艺术馆珍藏。魏丕立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艺术成就,更是对书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图文 张钧 魏传峰 谢爱平 董秀曼 王天佑)


素材源:董凡
编辑:康书源
审核:王明月

  • 巴博会中国区组委会代表团大名县调研纪实——香油文化与现代工艺的美妙交响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