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今年的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准时登场,这一日,太阳运行至黄经270°,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使得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而黑夜最长。今年的冬至尤为特殊,乃是128年来最早的冬至,下一次更早出现得等到2028年了。同时,冬至还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自此,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也将逐日增长。其在公历日期上有12月21日、22日、23日这三种情况,今年恰好落在21日,并且农历和阳历的日期在“日”上还出现了难得的“同步”现象。
冬至在民俗文化里向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北方地区,冬至时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热热闹闹,那一个个饱满的饺子,包裹着对团圆的期盼,也寓意着驱寒保暖,让整个冬日都暖意融融。南方呢,汤圆则是冬至餐桌上的主角,白白胖胖的汤圆,象征着生活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此外,不少地方还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人们怀着敬畏之心缅怀先人,传承家族的记忆与文化。还有那有趣的“九九消寒”活动,人们用各种方式记录着寒冬的时光,翘首以盼春的到来,冬至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显着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冬至,也成了诗人们笔下的常客,为书法家们提供了绝好的创作素材。杜甫曾写道“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冬至阳生、白昼渐长的微妙变化,展现出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而白居易的“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则借冬至这个特殊背景,将羁旅他乡的孤独与浓浓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这些诗词佳作,经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以或苍劲或飘逸的字体展现出来,赋予了冬至别样的艺术韵味,让节气文化与诗词、书法艺术完美融合,在岁月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后人得以从中领略到冬至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谢飘,1939年出生于兰州,是“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与王定国同志的儿子。童年在延安度过,那段岁月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也深深烙印下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196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随即投身于某空军部队,翱翔蓝天,捍卫国家安宁。
之后,他的足迹遍布北京市计委、国家进出口委、国家经贸部及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等,每一站都留下了他勤勉工作的身影。特别是在毛主席纪念堂主席遗体保护和北京市城市交通管理电子化自动化项目“7386工程”中,他以其卓越的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素养,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2018年,在母亲王定国老人家的倡议下,谢飘同志心怀大爱,于山西临县这片热土上,亲手组建了公益组织《临县王定国扶贫基金会》。这不仅是对母亲高尚情操的继承,更是他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2020年,该基金会主管部门升级为山西省民政厅,并更名为山西省王定国公益基金会。这一更名不仅意味着基金会影响力的扩大,更象征着谢飘及其家族在扶贫公益事业上矢志不渝的决心与行动。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让爱与希望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角落,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公益佳话。
“笔走龙蛇惊风雨,墨香四溢映丹心。”谢飘同志不仅在事业上成就斐然,其书法艺术亦为人所称道。他自幼受父亲谢觉哉同志的影响,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独到的理解。笔下生花,每一撇一捺都蕴含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情厚谊。他的书法作品,如同其人,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又不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王天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