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扩张”与“节制”的矛盾一般很难实现较好的平衡。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2023》显示,全球超过55%的人口聚集于城市,如何在钢筋水泥中守护生态本底,成为考验城市治理智慧的终极命题。成都,这座连续五年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的千年古城,正以“公园城市”理念探索破局之道。而在其三环198生态带上,保利拉斐庄园以0.46容积率、3000亩绿岭领地的生态实践,书写着城市墅居的新范式——这不仅是一个地产项目的诞生,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文明进化的实验。
生态绿化带:从城市边界到价值中枢
当伦敦用环城绿带控制城市蔓延时,成都正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绿道网络重构空间秩序。198生态带作为天府绿道体系的关键节点,既是三环与绕城间的生态缓冲区,更是平衡城市开发与自然保护的动态调节器。数据显示,该区域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95.88%,形成连接熊猫基地、北湖公园的生态走廊,生态资源已成为地产高端项目的底层密码,这样能更好的实现职住分离,早已在老牌世界级城市广为流行。美国硅谷,IT精英往往在圣何塞市工作,而选择在米尔皮塔斯的别墅安放身心;相比于繁华的市中心,英国曼彻斯特中坚阶层更多愿意选择安居在舒适距离内的艾威尔城堡公园别墅。成都,这里不仅有198商圈,周边的建设路、杉板桥和万象城等,都是半小时可达。整个的生态建筑群,不仅拥有天然的生态优势和文创产业布局,还是城市连接体。
作为主城核心区域唯一在售的独栋类产品,保利拉斐庄园带来的是在全国都屈指可数的高尔夫景观。原生自带的坡地、浅丘、水系,地面形态丰富,打造树影婆娑、花香鸟语、丘陵起伏的舒适景观。保利拉斐庄园的0.46容积率,意味着每平方公里仅容纳20个家族——这个数字背后,是3000亩果岭与浅丘地貌的完整保留。美国SWA景观团队采用“最小干预”设计,将建筑嵌入原生林地的褶皱中,让坡地与台地自然分割庭院空间。这种对土地的谦卑姿态,与成都“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绿道理念形成共振,印证着生态资源从“消耗品”向“生产资料”的价值跃迁。近年来,保利拉斐庄园所在区域配套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保证大隐于世的庄园生活外,也提供了和热闹都市刚好的距离,便捷日常生活。
墅居革命:当建筑成为生态叙事者
全球的别墅项目正经历从“占有资源”到“再造生态”的范式转变。伦敦朱比利公园将地铁线改造为屋顶花园,纽约ONE57用垂直森林净化空气。比如墨西哥拉斯罗卡斯山顶住宅群,IUA建筑事务所在布拉沃谷保护区内,通过悬挑结构与径流导向设计,使建筑群对原始地貌扰动率低于5%,通过颠覆传统“三通一平”开发逻辑,建立地形适应性建造标准,为山地城市开发提供生态工法范本。
美国道林建筑团队以黑鹰山庄为蓝本,将意式托斯卡纳的陶土屋顶、法式新古典的对称轴线与川西林盘的坡顶形制融合,让每栋建筑都成为生态文明的对话载体。保利拉斐庄园通过12种定制立面,构建起跨文化的生态美学体系。这种设计哲学延伸至社区功能层面:项目保留的浅丘地貌形成天然雨水花园,通过植草沟、渗透塘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与陆家桥未来公园社区的“海绵城市”理念形成技术呼应。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在地文化的激活——毗邻熊猫基地的区位优势,被转化为文旅产业与生态住区的协同开发,正如198板块通过熊猫绿道串联起的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功能,生态资源正从“静观对象”转化为“交互界面”。巴厘岛Ulaman度假村主建筑师Charlie Hearn曾提到:“真正的奢华不再是空间占有,而是对自然负债的偿还。”当别墅从身份象征转化为生态责任载体,其价值已超越物理空间。那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与万物共舞的智慧。这种转型不仅关乎建筑学进化,更是人类城市文明从机械论走向生态整体论的思想启蒙。
政企协奏曲:土地财政的生态化转型
回望保利在成都的17年深耕,恰是观察中国城市开发模式转型的绝佳样本。2008年保利率先落子198板块时,这里尚是“北改”中的城乡接合部;在保利深耕之后,万科、中洲等开发商纷至沓来,这里已形成以五龙山、北湖为核心的生态墅区集群。这种蜕变背后,是政府以低密土地出让换取生态治理投入的智慧——正如伦敦通过绿带周边新城开发反哺内城更新,政府将37%的用地划为蓝绿空间,通过高端住区税收支撑生态维护,形成“以产养绿”的良性循环。
保利拉斐庄园作为该模式的巅峰之作,以现房独栋填补主城十年产品空白。其意义不仅在于12种立面风格带来的城市风貌多样性,更在于探索央企在土地开发中的新角色:当传统“造城者”转变为“生态受托人”,保利通过代建市政道路、升级区域管网等隐性投入,将项目配套转化为公共产品。这种“开发即运营”的理念,与成都“绿道经济”的实践共同证明:生态价值与资产价值从不是零和博弈。
传世资产:从物质空间到文明容器
真正的好产品,应是城市文明演进的见证者,院落,向来是每个人的终极居住理想。毕竟,亲近自然、阖家聚居,是基因赋予人类的共同本能。英剧《唐顿庄园》中的茵茵草坪、古朴城堡、奢华设计,无不让世界人民叹服:有天有地的庄园才是梦中的生活。独栋别墅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大尺度“可拓展空间”,才能拉满“私家”属性,才能称之为“庄园”。保利·拉斐庄园每栋都呈现大院落、大花园、大露台、全套房设计,空间阔绰、层次丰富。约300㎡花园起步的私家庭院,重构了“奢侈”的内涵——这里不仅有8米挑高的旋转楼梯、全套房设计的私密空间,更通过金苹果森林幼儿园、洲际酒店等配套,将家族传承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这种设计逻辑,与欧洲古堡通过世代修缮积累文化价值的路径异曲同工,却又注入东方“天人合一”的当代诠释。
项目对在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尤为值得称道。在毗邻熊猫基地的区位优势下,保利并未简单复制“熊猫IP”的商业开发,而是将黑天鹅湖、浅丘台地等生态元素转化为社区文化符号,正如天府沸腾小镇将火锅文化植入生态景观,实现了文化资本与自然资本的共生。这种“去符号化”的生态叙事,让建筑超越物理空间,成为城市记忆的载体。
平衡术背后的文明隐喻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保利拉斐庄园的价值早已超越物理空间。其0.46容积率是对城市扩张速度的节制宣言,3000亩绿岭是对生态红线制度的创新实践,而洲际酒店、金苹果幼儿园构成的闭环配套,则重构了“奢华”的内涵——真正的具有传承价值的产品,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对城市文明进程的深度参与。
当伦敦用百年时间将雾都变为绿城,成都正以保利拉斐庄园为锚点,书写着属于东方城市的生态叙事。这或许印证着黑格尔的断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此刻在成都三环旁响起的,正是一曲人类与自然和解的乐章。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栋房子都是生态与繁华的平衡支点,每一次推窗都是对城市文明进阶的无声见证。(文/郑东君 图/保利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