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解磊)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名单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记者注意到,93个企业品牌分别涉及食品行业、轻工行业、纺织行业和医药行业,其中,轻工行业企业品牌数量为28个、食品行业企业品牌数量为38个。
据了解,该名单将轻工行业和食品行业的企业品牌又分为“历史经典”和“时代优品”,前者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老凤祥等,后者包括海尔、雅迪、伊利、蒙牛、农夫山泉、青岛啤酒等。
此外,在43个区域品牌中,轻工和食品品类近40个,包括景德镇陶瓷、镇江香醋、西湖龙井、柳州螺蛳粉、涪陵榨菜、兰州牛肉拉面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品牌。记者统计发现,这次公示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中酒类企业品牌共计18个,覆盖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四大品类。在品牌声量上,全国性头部品牌和区域性知名品牌均有所体现。
工信部此前曾公告称,建立消费品牌评价机制,组织有关单位从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文化赋能力等方面开展价值评价,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分批向社会各界、海内外市场推介名品优品。对中国消费名品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和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资源精准对接名品企业融资需求,对中国消费名品方阵承载区域、重点企业提供支持。
“中国消费名品名单的公布对经济、行业和消费者都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奇超告诉记者,除了可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消费者信心外,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入选企业多为地方龙头企业,名单的公布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活力,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地方品牌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投资和资源。”刘奇超表示。
针对轻工和食品产业,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峰对记者表示,名单的公布进一步扩大了轻工“三品”战略的影响力,对于提升轻工品牌价值、加快培养轻工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轻工行业科技创新、优化轻工产业结构、增强轻工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