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魏鑫)如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7月31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专场)在广州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广东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占广东规上工业企业近60%),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8.2%,转型升级成效初步显现,传统产业更显活力。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广东省传统产业占比高、关联广、带动强,在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广东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记者了解到,广东传统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不过在“三化”融合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如中小企业“四缺”(缺技术基础、缺技术人才、缺转型经验、缺试错再投资能力)困境、产业链协同不足和供需对接不畅等生态短板,叠加“低端过剩”与“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而现有政策在精准度和绿色数字化融合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亟需构建更完善的转型升级生态体系。
“转型试错成本较高,让企业畏难;转型门槛较高,让企业为难。”面对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钟铮建议,加快出台和实施工业领域数智转型扶持政策,对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给予专项税收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提高企业转型积极性。
“三化”融合的核心是通过技术手段重构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价值链条,目标是实现降本增效、模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发展新型贸易业态、变革传统销售服务模式和跨界融合,引导家具、纺织行业向智能化、定制化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鼓励机械装备从单机制造向“制造+服务”方向转变,不断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政策支持”是现场与会代表与专家发言中的高频词汇。聚焦立法保障,广东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一洋介绍,广东已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通过立法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激活制造业动能。在财政支持方面,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对工业企业设备更新贷款给予“风险补偿+贴息”支持。汪一洋提到,要抓好广东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着手解决制约广东传统产业整体转型焕新的痛点堵点,推动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