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下午,一场以“科技赋能,体教融合——共筑校园体育新未来”为主题的公益校园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网球场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网球运动协会、北京郑洁爱心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综合保障部、通州校区管理部、校友服务与资源拓展部、体育部,爱心企业北京英佰迪具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公益捐赠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探索校园体育发展的创新路径,积极响应国家《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
公益与科技并举,构建校园体育新生态
活动现场,各界关心体育发展的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各主办、承办单位代表及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融合公益爱心与智能科技的校园体育盛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李金章,中国网球协会主席刘文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原一级巡视员王燕兆,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全职委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延申,中网公司执行总经理、中国网球公开赛赛事总监张军慧、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监事长白璞、北京郑洁爱心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玲等嘉宾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党委书记王甫银,中国人民大学综合保障部部长朱岩,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管理部部长袁世琨,中国人民大学校友服务与资源拓展部部长、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潇,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方蔚玮等出席。

中国网球协会主席刘文斌在随后的讲话中强调,推动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改革的关键路径,青少年体育是其不可或缺的根基。他高度评价了在中国人民大学这样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的学府开展体育与教育融合的实践,并指出本次活动展现了科技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的前瞻性探索,让网球运动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隆重的捐建网球场鸣谢牌揭牌仪式中,曹卫洲、李金章、刘文斌、王燕兆、朱信凯、商玲等嘉宾共同为北京郑洁爱心公益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捐建的网球场鸣谢纪念牌揭牌,标志着这一公益成果正式落地。北京郑洁爱心公益基金会无偿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4块网球场及配套直插式网球柱、比赛型球网,该项目采用美国德克瑞品牌弹性丙烯酸材料施工,总施工面积2835平米,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紧接着,爱心企业北京英佰迪具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龚越向中国人民大学赠送了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网球训练机器人使用权,中国人民大学综合保障部部长朱岩代表学校接收。此举将具身智能技术系统化引入体育教学场景,有望助力网球教学方式迈向智能化与个性化。

启动智能计划,推动体教融合迈向深入
在捐赠环节之后,现场迎来又一活动的高潮——“高校具身智能网球体教融合计划”的正式启动。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方蔚玮与刘延申、徐庆群、张军慧、张强强、常青、张德涛、金兰、龚越、赵娜等嘉宾共同启动了该计划。

据悉,此计划是北京郑洁爱心公益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英佰迪公司开展的“科技体育进校园”公益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将智能科技深度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与训练体系,构建“科技+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并在中国人民大学打造全国首个高校具身智能网球机器人科教范式。该计划将通过设备使用权赠送、机器人进校园、具身智能科教、免费网球定级体验等多元化公益举措,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让科技体育成果惠及更广泛师生群体,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公益合作模式。除已赠送给中国人民大学的4台智能网球训练机器人三年使用权外,该计划还将逐步开展机器人校园科技网球挑战赛、科技体育网球/匹克球教师培训计划等系列活动,持续拓展科技体育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力。
活动的最后环节为科技展示与互动体验。嘉宾与师生们饶有兴致地现场体验了智能网球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切身感受了科技为体育教学带来的革新与魅力,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公益校园活动不仅是一次设备赠送,更是一次对校园体育公益新范式的深度探索。通过有效整合高校平台、专业协会、公益组织与科技企业的优质资源,活动为人工智能在科教体领域的融合推广提供了生动范例,必将持续激发青年学子的运动热情,提升其综合素养,推动体教融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