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聚焦
  • 品牌快讯
  • 品牌创新
  • 品牌活动
  • 品牌发布
  • 品牌风采
  • 品牌文化
  • 视频专区
  • 专家观点
  • 人物访谈
logo 要闻聚焦
  • 中宏网品牌首页 >
  • 要闻聚焦 >
  • 正文

当“智慧守护”遇上“花式表达”——2025年全国海关科普讲解比赛纪实

2025-09-26 09:50:07 来源:海关总署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9月19日,由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主办、成都海关承办的2025年全国海关科普讲解比赛在成都圆满落幕。来自全国40个海关单位的104名选手经过严格筛选,30名佼佼者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现场,成都海关罗子媚等10位选手获得“2025年全国海关十佳科普讲解员”荣誉称号,为这场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科普盛宴画上了圆满句号。

  全国海关高度重视此次大赛,总署科技发展司全程精心组织,从赛事方案制定、流程优化到细化选手选拔标准,每一步都进行周密部署,保证赛事规范有序推进。各海关单位积极响应,结合自身业务特色与科普资源优势,挖掘优秀科普人才,全力为选手备赛保驾护航。选手们通过鲜活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演示、生动的讲解等“花式表达”,将海关在国门安全、科技监管等领域的“智慧守护”生动“解码”,把专业的海关科技知识转化为大众可感、可知、可懂的内容,充分彰显了赛事的科普价值与海关力量。

  鲜活场景精彩登台

  国门守护“触手可及”

  科普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鲜活的场景再现和生动的知识传递。决赛现场,选手们凭借巧思创意与精心呈现,将实验室检验检测、口岸查验现场等平日大众难得一见的海关工作场景,一个个“搬”上决赛舞台:训犬基地,“无声卫士”配合关员锁定违禁品;旅检口岸,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凭借它的“透视眼”,生成影像帮助关员锁定可疑人员。舞台上的实验操作,精准还原了口岸查验现场细节。选手们或是借助道具演示,或是通过多媒体动画,或是结合真人互动,全方位呈现海关在生态安全、资源保护、民生健康、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日常工作。这些场景不再遥远神秘,而是变成了观众触手可及的科普课堂,将抽象的海关业务转化为了贴近生活的生动故事,既展现出海关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也让公众真切感受到海关在生态、资源、科技、民生、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守护力量,读懂国门守护的深远意义。

  人工智能亮点纷呈

  硬核成果“活”起来

  本届比赛中,人工智能在海关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成为最大亮点,以往“高冷”的硬核科技成果,经选手们用生活化的表达和可视化的呈现后,彻底“活”了起来,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走进观众认知。

  “车水马龙的港口如何‘搬进’电脑?”青岛海关选手李亚丽一开场,就抛出了这个新奇的问题。她结合海关监管指挥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向观众介绍“数字孪生”技术:“屏幕上跳动的船舶动态、穿梭的无人集卡等,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它所呈现的每一寸空间、每一台设备,都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伴随着讲解,现场大屏同步播放着“数字孪生”技术采集现实数据在虚拟空间复刻物理实体3D模型的视频。“就像军人用沙盘推演战场攻防,海关关员看着这个‘数字沙盘’,就能实时掌握港口状态,可谓‘高山峡谷一目了然’。”李亚丽形象的比喻,让观众瞬间理解了这项技术的高效与便捷。

  秋意渐浓,纯棉衣物成为消费热点,济南海关选手吕佳惠便从大家熟悉的棉花入手,讲述了海关从“徒手摸棉三十年”到“科技验棉弹指间”的监管升级之路。“海关依托三位‘智能大将’构筑关键防线:‘体重管理大师’——智慧鉴重系统自动采集并对比棉花重量数据;‘品质侦探’——大容量纤维测试仪全方位扫描检测棉花各项‘身体指标’;‘守护卫士’进口棉花样品智慧追溯系统,只需扫描棉包条形码,就能掌握其完整‘身份信息’。层层数字化关卡之下,任何企图混入的‘不良分子’都再难侥幸通关。”吕佳惠的讲解,让现场观众恍然大悟。一位观众不禁感叹:“一件衣服顺利通关的背后,原来是海关的层层守护,才让我们穿得安心!”

  多元形式齐上阵

  科普知识“润”人心

  当海关知识遇上创新表达,会碰撞出怎样的科普火花?此次海关科普讲解比赛给出了精彩答案——它不只是选手专业能力的竞技场,更是海关知识“走下文件、走进生活”的传播平台。“选购牢记三要点,3C认证仔细验;额定能量看清楚,外壳材质认真辨;使用三忌要记全,边充边用不推荐……”清脆的节奏,押韵的唱词,成都海关选手罗子媚以“能量宝宝闹脾气”的生动比喻,把充电宝安全检测的复杂原理讲得通俗易懂;“小小茶叶闯世界,税号缺失路艰难;海关科学破困局,且听小宋来细讲……”,广州海关选手宋梦苒将茶叶关税规则、中国茶改写国际规则的历程辅以快板的欢快韵律,让贸易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除此之外,更多选手各展所长:有的以“结界兽原型”引入三星堆青铜面具,自然衔接铜精矿通关监管;有的将检疫犬比作“活体探测器”,用“食堂找青葱”的形象比喻解释其嗅觉优势;还有的借助“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的科幻场景,带观众感受科技赋能海关监管的魅力。

  这些创新形式跳出了“说教式”科普的框架,或是用比喻让专业概念贴近生活,或是借韵律让知识更易传播,亦或是通过场景化描述激发观众兴趣。生动的科普讲解把海关检疫、资源监管、安全检测等专业内容,与百姓饮茶、用电、出行等日常需求紧密相连,让观众在轻松氛围中理解国门安全的重要性,真正实现了科普知识“润”人心的传播效果。

  七年耕耘结硕果

  科普赋能强国梦

  自2019年海关科普讲解比赛首次举办以来,历经七年耕耘,它不仅已成为海关系统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科普盛事之一,更成为海关系统挖掘、培育科普人才的重要平台。

  “我们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将其打造成海关系统科普人才‘选、育、练、用’的重要渠道。”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从赛事中脱颖而出的选手,既深入掌握国门生物安全、海关科技应用等专业知识,又能将晦涩的业务内容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科普语言,实现‘专业度’与‘传播力’的双重突破。这种以赛代训、以赛育人的模式,不仅为海关科普工作储备了一批懂业务、善表达的复合型人才,也为提升公众海关科学认知、筑牢国门安全共识提供了有力支撑,相信未来还将培育出更多既懂业务又善传播的复合型海关科普人才。”

  此次大赛恰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具有海关系统践行新法精神、助力科普月活动的特殊意义。大赛在展示智慧海关建设成果的同时,通过打通海关科技创新与社会认知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海关科普理念与创新成果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为推动科技强国建设、提升全社会守护国门安全意识,注入了持续而强劲的科普动能并将伴随海关科普事业的发展,在守护国门安全、服务民生的道路上持续赋能。


素材源:董凡
编辑:康书源
审核:王怡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短剧如何成为区域特产品牌传播的工具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