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石濡菲是广西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也是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石濡菲带来关于以人工智能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正不断塑造新优势、激发新活力。
石濡菲介绍,目前,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生产端,部分企业生产时依赖人工经验,标准化程度有限;部分茶区茶园管理粗放,病虫害预警滞后,导致品质波动大。二是消费端,一些年轻消费者对茶文化认知不足,制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三是产业端,部分茶企数字化水平低,市场响应能力弱,缺乏应用AI技术的经验。石濡菲表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茶产业的应用,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为做强茶产业注入新动能。
因此,石濡菲提出以下建议:
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与茶产业全链条融合,提升生产效能。建议研发AI智能茶园管理系统,集成土壤监测、气象预测、病虫害识别等功能,通过数据分析,为茶园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茶园信息可视化,保障茶叶源头质量,提高茶园亩均产量。
加大茶产业科技投入,完善政策与资金支持,构建人工智能赋能生态。建议设立“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基金”,对引入新型技术及设备的茶企给予设备补贴、税收减免及低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带动茶企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
持续推进文化科技融合,以AI支持品牌建设及文化传播。建议构建茶叶行业大数据云平台,构建详细的消费者画像,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茶叶推荐和购物体验;支持建设“AI智慧茶园”示范项目,利用AI为游客提供同步讲解服务,并为游客规划采茶体验、茶艺研修等定制化路线;建设科技赋能的茶文化体验中心,形成“科技赋茶、以茶兴旅”的产业融合新模式;鼓励高校开设“茶+AI”“非遗+AI”等新型交叉学科课程,培养既了解传统技艺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实施“非遗传承人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带领传承人学习并使用AI工具,提供技能方面的培训及指导。(总台记者廖汨刘畅杨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