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我们研究的是经济学,不如说我们研究的是社会学,反之亦然。其实,经济和社会是等价的。表象上是整个社会现象,内在推动力则是经济原则。西方经济学在前期很少纳入道德变量,但在后期却研究社会企业、ESG指数;中国则是天下观中研究经济问题。不考虑社会的经济学是片面的,不考虑经济动力的社会学也是片面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讨论经济学的时候,实际上在强调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当我们在讨论社会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讨论经济学的后果。本日记虽然声称讨论的是经济学的时空架构,准确地说讨论的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时空架构。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这个时空架构日益在中国文化下显化,传统经济学不得不与时俱进地演化。
宇宙大爆炸之后,所有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都在空间架构中运行。有了人类之后,所有的三流则都在时空架构中运行。时空架构可以用“四阶四重”表达。所谓阶,主要指的是系统时空从大到小;所谓重,主要指的是孵化时空的精细度。“四阶四重”性,表明经济学不仅是非线性的,而且是拓扑的。信息技术精细了人类研究经济的观察维度。
首先看经济学的四阶时空:
1.宇宙的叠加性。任何社会经济现象都同时被渊源原元四种宇宙规律所左右;2.层域的叠加性。任何社会经济现象都应当在熵减有序的层域中运行;3.认知的时空可逆性。人类在具有假设、虚构、回忆、重构等能力,这些都是可逆性跨时空的。4.人种的跨时空度。“头显提魂器”可以帮助人类在元宇宙中进行时空重构。
更要看经济学的四重时空:
1.初级架构:价值链时空。世界上任何社会经济行为都是消费者买出来的。要保民生,就是要保这条价值链的持续存在。马克思提出过行业平均利润,数智时代则需要价值链平均利润规律来并肩补充。日后的规划只有关注利润大致平均化的纵向跨主体分配机制,才能确保价值链在全国全球全世界不断。可以称之为“利润均沾,价链不断”。
2.次级架构:分形链时空。任何民生链都有粗细之分、宽窄之分。任何基于产业监管、产业激励、国家战略等的产业政策都应当具有针对性。任何针对性的政策都需要通过“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全息数据鸭平台”去完成。日后的规划可以通过强调平台在业链化基础上的精细化,才能引导当下平台改邪归正。可以称之为“业链分形,平台功成”。
3.三级架构:基座链时空。任何社会经济行为都在数实孪生的基座平台时空中发生。基座正是千产万业所赖以存在的共享基础设施架构。线上信息流五力,即算力、联力、真力、策力、元力,终究是为线下提供决策信息,线下水陆空星及其附着其上的运输工具则负责物质流,能量流则可能有限可能无线。传统基座的数智化下,“基座升华,运力强大”。
4.四级架构:金融链时空。金融行为是绝对的或然性架构。在传统社会,物物交换可以替代货币金融,自有资金可以替代外部金融。这在非专业人士眼里就是不存在金融,当然也不存在风险。金融风险也绝对是或然性,金融风险视为必然不客观,降低了对金融从业的要求。因而金融的真本事在于“能够担当,愿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