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创新>>正文

农商银行网点应走特色路线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29 19:05:34

农商银行

2018年1月披露的银监部门行政许可中,有71家银行网点关闭,其中,农商银行关停数量位居前列。

哪些原因,导致农商银行关闭网点?农商银行该如何调整营业网点?本期《农村金融时报》采访了湖南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王修华。

《农村金融时报》:哪些原因,导致农商银行关闭网点?

王修华:农商银行关闭网点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供给层面。农商银行作为商业化的经营机构,其经营必然遵循投入产出分析,撤并经营效益不高的营业网点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近年来农商银行大规模的关闭网点与自身追求轻资产化、精细化管理战略有很大关系。

二是需求层面。随着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支付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型支付方式如余额宝、微信支付的盛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便利性,使得现钞直接流通减少,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客户端进行线上金融业务办理,对线下网点柜台的需求减少。

三是监管层面。金融监管的日趋严格,如《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等文件发布后,银行网点可以代理的业务和服务都减少了,生存的空间变小了。

《农村金融时报》:农商银行优化营业网点应遵循哪些原则?

王修华:优化营业网点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科学化。银行转型升级的目的是获得收益和长远发展。农商银行的营业网点布局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比如农商行的网点要跟着城镇化的路线走,同时也要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二是功能化。网点优化转型不仅仅是物理网点的裁撤合并,更重要的是网点功能的全面提升。要以消灭单一储蓄网点为重点,全面开通信贷、理财等业务,有效对接服务半径内各类客户的金融需求。

三是特色化。目前监管部门对银行网点的设置有一定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各银行间互相模仿、跟随,导致网点设置千行一面。农商银行的网点应在学习中有所创新,结合当地客户的需求,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打造农商银行自己的名片。例如,可借鉴国际上一些银行的做法,他们的网点有如同饭店大厅一般舒适而时尚的开放空间,客户可以在这里休息、读报、上网,有免费的特调咖啡和wifi提供,通过产品搜索墙、灵感创意墙可以获得金融产品信息、金融知识,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开展金融娱乐活动等。

四是便民化。农商银行网点优化转型的核心在于以客户为中心,应当从物理优化与软件改善两方面着手,使网点模式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撤并亏损、低效网点时,尽可能采取设置离行式自助网点的方式进行替代,确保不留下服务真空。

《农村金融时报》:未来手机APP将替代银行网点的很多功能,农商银行如何开发和运营手机APP功能?

王修华:农商银行开发和运营手机APP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功能要全面。农商银行应尽可能多的代理中间业务,目前其他银行有的业务,一定要尽量争取,运用农商银行手机APP的后发优势,以满足客户的高端需求。如与交管部门合作,在开通代缴罚款的基础上,提供查阅违章录像等服务。

二是重视客户体验。农商银行手机APP应重视客户体验,让客户能够便捷的操作。

三是做到账户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相统一。这与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密不可分,账户安全是农商银行手机APP的基本要求。

四是操作简单。对于那些没有必要的认证,应尽量减少。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农商银行手机APP应尽量做到简化、便于操作。

《农村金融时报》:监管部门应如何避免网点减少给农村地区客户带来的不便?

王修华:中国普惠金融的重点在农村,可接触性是普惠金融的最基本维度。如果网点大面积的撤并,农民就无法接触到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监管部门首先要让农商银行认识到承担普惠金融的使命,要注重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的有效协调。同时,大力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尽快在网点撤并、金融服务不能接触的地方发展手机银行等作为替代。还应考虑到如何实施差异化的政策和考核,降低农商银行网点的运营成本。


(责任编辑:张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