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主力军,中国移动大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数据要素资源支撑,提升创新发展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数字经济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和“新动能、新优势”,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础电信企业具有网络、数据、技术等天然基因,积累了数智应用、融合创新的宝贵经验,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移动践行支撑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使命担当,不断开辟数字经济新航道。
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中国移动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以数智力量驱动实体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生产方式变革。
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双千兆”精品网络,开通5G基站超155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规模的三分之一,服务5G网络客户达到3.3亿户,助力5G行业应用在多个细分领域规模上量,有力支撑公众市场流量消费增长和政企市场赋能千行百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中国移动在安徽建造了全国最深的5G矿井;在广东建造了全国最大的5G自动驾驶港口,借力5G敲开数智大门。目前中国移动通过“9one计划”,建设了工业互联网、教育、医疗等9个行业平台,面向18个细分行业打造了超100个5G应用场景,累计签约8600余个5G项目、拓展2700余个5G专网项目。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支撑中小微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移动打造服务器总算力超8EFLOPS,汇聚高价值数据超650PB的新型智算基础设施,实现东数西存、东视西渲等重点算网应用,推出任务式服务,升级云专线、云互联等云网融合产品,拓展无人采掘、港机远控、工业质检等行业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持续挖掘信息能量融合创新的丰富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加快推动国民经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数智化转型,支撑产业转型提速,不断拓展和丰富信息服务的内涵,助推千行百业共赴数字经济浪潮。
政治 助力数字政府高效协同
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迅猛发展,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和国家治理中。中国移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在甘肃,市民、企业通过“甘快办”手机端统一网上办事入口,可以办理18.5万项事项,税务、医保、教育、人社、公安、交通等行业和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高频事务都可以一网通办。同一事项网上办“一次注册、全网通行”全省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办事速度高效提升,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问题,推动涉企服务规范化、便利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中国移动集团高度重视甘肃数字政府项目建设,统筹调度行业力量,抽调2800多名技术骨干,集成全国80多家最先进的信息化企业,集中力量为甘肃省搭建了数字政府技术架构和应用平台。如今,甘肃省数字政府技术架构整体搭建完成,平台应用全面推开,中国移动也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掀起新浪潮。2022年,中国数字政府项目累计签约金额达到200亿元,赋能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的成效显著。
打开手机,村庄大事小事、垃圾清理、活动通知、售卖农产品、个人求助等信息一个平台即可掌握和解决,村民参与共治、共管、共享还可得积分兑换物品。这些数智化带来的改变,重庆市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的村民感受颇深,看到村里环境变美了,邻里更和谐了,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中国移动于2021年启动“数字乡村大会战”行动,打造5G数字乡村平台,涵盖乡村综治、智慧党建等10大领域47项数字乡村服务,助力提升乡村数智化治理水平。中国移动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乡政府等重要场所全覆盖,可有效识别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助力政府做好“末梢治理”;能够快速发布通知政策,畅通社情民意,助力村委会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此外,村民通过安装移动看家摄像头,还获得了室外看家护院、院内防火防盗、室内亲情看护等服务。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超过29万个行政村成为中国移动的数字乡村“达标村”。
让政务数据的利用成为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让数字治理成为服务“三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保障,中国移动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 讲好自信繁荣文化故事
果实累累的树枝上静静栖息着一只小鸟,忽然,鸟儿扑扇着翅膀,叽叽喳喳朝人飞来。在中国移动裸眼3D技术和5GA网络的包装下,宋代名画《果熟来禽图》灵动“复活”。这项技术将应用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事直播中,让国内外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科技的蒸蒸日上和中华文化的自信繁荣。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主力军,多年来,中国移动立足自身数字技术优势,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文化数字化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智能方向发展,贡献着移动智慧、移动方案和移动力量。
虚实共生,为文化内容创新打开新视角。中国移动紧追数字发展浪潮,通过“内容﹢技术﹢融合创新”,将5G、AI、XR、4K/8K、超高清裸眼3D等前沿科技应用于文化产业各领域各场景,并主导发布诸多国内外技术标准和专利,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注入全新动能。
拓展数字化新场景,中国移动发布元宇宙MIGU演进路线图,打造多个独具特色的“主题元宇宙”,大量虚拟数智人在各领域讲述中国故事。挖掘历史底蕴,经典国粹《龙凤呈祥》等大戏借助移动5G﹢4K技术实现了云端全民共赏;敦煌壁画等古老文物借助“5G﹢AI”的科技画笔“重获新生”。激发消费新动能,浙江温州打造5G智慧娱乐综合体,集合5G无人超市、5G﹢MR数智竞技、5G﹢全息剧本杀、5G﹢VR文化长廊等一系列应用场景,让市民文化消费体验全面升级。
全面布局,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移动以咪咕公司作为进军文化领域的重要抓手,联合各省级公司、专业公司,立足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布局体育、游戏、演艺、阅读、文博、文旅等内容领域,深度引领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的同时,打开了群众畅享数智生活新范式。
演艺领域,中国移动全球首创“戏剧表演5G即时电影拍摄”技术,实现了大型舞台剧“即时摄影、瞬时导播、实时投屏”的创新构思,为建党百年光辉历程的生动再现赋予了科技力量。体育领域,为冬奥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提供5G﹢超高清﹢XR多视角、全量全场次赛事直播,融合体育、音乐、文旅、游戏与科技的多重玩法让人耳目一新。文旅领域,“高速网络﹢大数据﹢智慧平台”落地各大景区提供便民指引,5G﹢VR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畅游全国,文旅“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共创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创新形式与内容,推广普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网络可及性和平台可及性,“5G﹢未来教室”让远在西藏的小学生远程接受优质教学资源的“隔空分享”。消弭数字文化鸿沟,数字阅读进乡村、农家书屋个性化阅读产品和线下服务等,让农民群众与广阔世界接轨。文化普惠不落一人,阅读听书和大字版优化功能,帮助视障人士和老年人实现无障碍阅读;推出数智手语主播弋瑭,带来大型赛事数智手语解说,为听障人士打通“信息无障碍”的通道,真正落实文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中国移动将继续在文化建设领域细研深耕,以数字技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助力我国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社会 构建普惠便捷数字社会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建设工作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中国移动积极落实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于社会建设,围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中国移动作为网信领域的央企,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推动5G、AI、大数据等新型技术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让数字红利惠及民生。在医疗方面,中国移动不断加速医疗优质资源突破时空限制,基于5G×云、梧桐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通信技术,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创新应用,满足医卫行业在远程医疗、云上医院、应急救援等多场景的需求,助力行业高效智慧化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国移动注智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支撑。技术上,布局品质一流的新基建,规模部署5G校园双域专网,同时搭建数字“连心桥”,引领算力网络在远程教育等领域创新应用,助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鸿沟;应用上,打造智慧课堂,支撑智慧教学,赋能开放教学,不断拓展丰富多彩的数字教育场景应用。
推出“心级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中国移动通过加速数智服务创新,构建客户感知的洞察和预判能力,让服务质量可管可视可控,推出“心级服务”品牌,积极探索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打造5G新通话、视频彩铃、家庭安防、数智人等特色业务,推广云生产、云办公、云医疗、云课堂、云商贸等新兴应用,共同推动信息技术融入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服务百姓大众。同时,自2015年实施网络提速降费以来,中国移动通过技术革新和网络优化,不断提升移动用户体验速率,并取消手机长途、漫游通话费和流量漫游费。此外,面对老龄化趋势,中国移动聚焦高频服务场景,不断升级适老服务,发挥5G﹢科技在智慧助老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出爱心课堂、尊老专线、爱心通道、爱心APP“关怀版”等,满足老年朋友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 建设绿色智慧数字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中国移动积极践行央企责任,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发挥行业优势,坚决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与社会各界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社会。
落实“双碳”政策,降低自身能耗。作为国内主要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之一,中国移动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连续15年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并升级实施“C2三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构建“节能、洁能、赋能”与“绿色网络、绿色用能、绿色供应链、绿色办公、绿色赋能、绿色文化”的“三能六绿”绿色发展新模式。同时,打造新型绿色数据中心也是节能降碳的重要方式。中国移动正在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数据中心成套技术体系,通过低碳化驱动、数智化赋能,打造高效、绿色、数智、极简的解决方案,构筑安全可靠、绿色高效、价值领先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目前,中国移动(贵阳)贵安数据中心B1栋、中国移动(山西太原)数据中心等已上榜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聚焦环境保护,支撑生态治理。5G技术在环保领域展现出自身巨大优势。中国移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广集“监、管、防”于一体的“智慧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在云南、四川、黑龙江等地,天空地一体化林草火情协同监测预警体系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帮助有关部门有效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中国移动建设了青海三江源、黄河三角洲、长江流域等多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系统,携手合作伙伴承建了国内首个亚洲象保护及监测预警系统,为社会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
赋能产业转型,打造绿色“引擎”。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不断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同时,中国移动发挥信息技术的杠杆作用,积极赋能千行百业“脱碳”增长。在生产方面,打造5G专网,在工业、交通、城市、园区、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化9One平台布局落地,推进物联网“连接﹢平台﹢应用﹢生态”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工厂、智慧工厂投入使用,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碳排放明显下降。(晓瑗 杨洋 皓琨 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