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发布>>正文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30年来取得累累硕果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9-10-09 15:29:59

10月8日在沪召开的“2019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作为我国极地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立30年来取得累累硕果。

据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介绍,自1989年成立以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注重学科建设。在成立之初的极地冰川、空间物理和生物生态学等3个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极地海洋学、南极天文学两个特色学科,并建立极地战略研究室,推动了我国极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稳步推进创新基地建设发展,先后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南极中山雪冰和空间特殊环境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南极长城生态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今年,极地科学数据中心成为首批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

在极地冰川研究领域,建立了“普里兹湾-艾默里冰架-冰穹A(PANDA)”观测断面和冰穹A地区冰川学综合观测体系,在国际上首次揭示南极冰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实施冰穹A深冰芯钻探,找到了东南极冰盖小冰期的冰芯证据;构建南极固定翼飞机综合科考系统,伊丽莎白公主地航空调查填补国际空白区,发现了南极第二大冰下湖。

在极地海洋学研究领域,揭示了环流和海洋热通量等要素变化,对海冰和冰架的潜在影响,提高了对极地冰-海相互作用的科学认知;自主研发的“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UNIS)”在北冰洋实现了1年以上连续观测,将作为我国构建极地海洋观测网核心装备,参与北极气候研究漂流观测国际计划。

在极地生物学研究领域,构建了极地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与研究技术平台,发现并报道了一批微生物新物种及新型活性酶与酶基因,提出了环境污染物全球长距离传输机理与来源解析的一系列新认识。

在极区空间物理研究领域,构建了极隙区空间环境南北极共轭观测体系,研制国际领先水平的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在极光亚暴发生区建立了中-冰联合极光观测台,获得日侧极光的综合观测分布特征,发现了一类新的极光形态——“喉区极光”;首次获得磁暴袭扰地球期间,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云块演化的直接观测证据。

在南极天文研究领域,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合作提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南极昆仑站天文台”的概念方案和项目建议;开展黑洞与星系共同演化研究,发展了一套利用氢和氦元素示踪黑洞周边气体的新方法,首次获得了物质吸入黑洞过程的直接观测证据。

原标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科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

(责任编辑:张仁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