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文化>>正文

解密华大基因,为全人类肿瘤防控等事业做出贡献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8-09-07 17:45:27

华大基因研究院于2007年在深圳建立,自建立以来,基因科学已经从学术研究向商业研究拓展,华大基因也渐渐被社会公众熟知。

华大基因在收获的同时,也承受着不少的压力和质疑。华大基因总经理尹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华大在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公众的褒贬其实都在表明对基因技术的关注。我们的目标是让基因技术普惠到更多人群。”

深圳开启再创业

中国证券报:从2007年创始团队南下深圳,到2017年华大基因正式上市,深圳这座城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尹烨:华大成立于1999年,因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而生,最初是一家专事基因组学研发的研究机构。2007年,华大基因核心团队一起从北京来到深圳,华大基因做的技术研究规模更大、水平更高。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发展,来到深圳后真正开启了产业发展的道路。

相比国内其他城市而言,深圳更具有活力。深圳紧邻港澳地区,国际化和商业氛围更浓,金融投资环境更加活跃。在这里,大家谈的是怎么更好地把项目推广出去。深圳政府的服务意识比较强,解决实际发展中的困难。深圳鼓励创新,也容忍失败。

中国证券报:深圳在鼓励企业创新方面,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尹烨:鼓励创新方面,深圳的实干与创新独一无二。像无创基因产前基因检测项目,深圳是全世界第一个将此纳入医保的城市。现在香港妈妈做一次无创基因产筛大概需要6000元人民币,广州大概1700元,而深圳基本实现了医保用户免费。

最初,华大基因推出这个项目,深圳政府大胆给予支持,同时也很审慎。从市政府到发改委、科创委、卫计委,再到医院,每一步都是扎实地推动。这个项目早在2011年开始推广,如今在深圳已经比较成熟了。去年数据显示,单是产前基因筛查一项,全国整体产值已经超过24亿元。这在体外诊断这一单项项目上绝无仅有,而这基本都是从深圳发展走出去的。

中国证券报:2007年相当于重新创业,最困难是什么时候?

尹烨:华大基因创始团队刚来到深圳不久,由Illumina公司研发生产的第二代基因测序仪面世,将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到了1万美元以下。这个技术上的跨越有点像手机网络从3G向4G跨越,大大提高了基因测序商用的可行性。华大基因想抓住这个机会。

从华大基因当时的发展阶段看,我们在深圳已经完成熊猫基因组和黄瓜基因组的测序发表。如果想做更多的研究,必须要有“枪炮”和平台,于是我们“买”成了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

2010年,华大集团向国开行借款8亿元购入128台Illumina测序仪。这个举动看来非常“大胆”,因为当时华大根本没有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仅贷款利息就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但如果没有当时的决断,就没有华大的今天。

应对挑战

中国证券报:去年登陆创业板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后,外界对华大的商业模式和基因技术应用有了更多的审视,怎么看待华大基因当前面临的挑战?

尹烨:从最开始的学界认知、业界认知、资本认知,到医疗机构认知,再到百姓认知,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华大当前最大的实力在于测序能力,特别是对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能力。现在世界上真正能独立完成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公司只有两家。一家是Illumina,另一家是华大。Illumina的技术是2006年购买自英国剑桥。而华大基因则是2013年通过收购Complete Genomics公司而达成的。

今天,Illumina公司完成一个人的全基因测序成本为900至1000美元,而华大基因的服务价格做到600美元。这是在基因测序领域中国企业第一次实现领先。现在华大生产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仪超过800台,差不多占到中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在临床市场我们占比更高。

现在外界对我们有些误解,认为我们是基因测序“代工厂”,实际上我们现在使用的800台测序仪全部都是2015年之后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过去进口的128台测序仪全部被淘汰。从技术研发,到设备制造,再到终端应用,华大基因已经实现了全链条打通。

当前,公司受到了很多关注。不管外界是褒是贬,说明大家对基因科技行业保持很高的关注。对华大基因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变,希望基因检测能够普惠到每个人。

中国证券报: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回调,市值出现较大萎缩,公司对此如何看待?

尹烨:长期看,市场一定会回归到价值投资。希望大家投资华大基因,是因为我们价值投资的长效性。作为管理层,我们只能去专心做好公司主业,市场最终会给出相应的评分。

默克公司创始乔治默克说过一句话,“药物为人类而生产,不为追求利润而制造,但技术只要以治病为目的,利润就会随之而来。”这句话放在基因技术上同样适用。华大基因拥有完整研发知识产权,利润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必要手段,但最终的目标还是对社会创造价值。

行业要发展,必须有广阔的市场。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行业发展速度。基因检测技术应该被更快地认知,更早地正确应用。我们只需保持合理的利润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使用这个技术,我们也可以通过大量的样本和数据,使产品变得完善和更具竞争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华大基因核心的竞争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尹烨:从工具的角度看,华大基因以及母公司华大集团实现了全部打穿。从最基本的测序仪、测序试剂制造,一直到最下游的应用,实现了全产业链贯穿布局。这在全世界只有华大基因一家。对基因检测技术而言,测序仪和测序试剂的研发生产是最根本的东西,相当于基因测序中的“芯片”。在基因科技领域,我们实现了全球领先。

从大数据角度看,华大基因当前临床以及科技服务的样本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份。这个数据量全世界绝无仅有。并且我们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布局。

从北京迁址到深圳,带来最宝贵的就是人才。这些人才都是当年参与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家蚕基因组研究的专家。华大集团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约25亿元。截至2017年12月,华大累积已申请国内外专利2182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47件;已发表论文2399篇,SCI收录的1966篇。其中,在GCNNS上发表文章共计349篇。华大基本上属于一骑绝尘。

中国证券报:改革与开放如何推动华大基因发展?

尹烨:国家基因库本身就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典范,国家所有,华大代运营。运行两年多以来,基因测序样本量数据量已经是世界第一。这就是一个改革开放最好的范例,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其他大型基础科研投资能否采用这样方式,既保证高效率,又减少了国家的负担,同时确保权威性和安全性。

在战略选择层面,华大基因主要钻研出生缺陷防控、肿瘤防控以及传染感染精准诊疗这三个研究领域,而且华大基因提出了“决胜生死染”的口号,立志在此做出成果,造福全人类;

在全球,华大基因已经设立了100多个服务机构,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在使用华大基因的技术,未来,华大基因将成为领域内的专家,为全人类肿瘤防控等事业做出贡献。

原标题:华大基因总经理尹烨解码“创新基因”


(责任编辑:张仁庆)